前几天读了下张鑫旭介绍写作技巧的文章, 没想到从他别的价值输出中学到了点东西.

我自己评价是不进鸡汤的, 没想到喝了一大口, 趁激情还在, 记录一下, 万一以后还能反刍这口鸡汤呢.

我分成了几个话题, 之间关联不大.

怎么让做事有放学冲向网吧时的热情

这里说2个点.

  • 要真心理解其实我可以获得更多.

    说个最简单的例子. 平时工作很机械, 但我们有没有意识到: “如果自己做一些工作内容的抽象, 就可以节约工作时间, 从而每天可以摸鱼4小时”.

    再举个例子. 自己写的文章没人看, 但有没有意识到: “认真揣测用户的感受, 是可以写出一个很多人点赞收藏的文章”的.

    一旦认为我可以获得更多, 就会用心去思考, 照着想法做事的时候, 动力是很大的, 人是很兴奋的.

  • 享受当下.

    这里说一个大家常被灌输的想法: 等坚持过这一阵, 就好了.

    这个想法的缺点是: 不容易坚持, 并且坚持结束后感到巨大的空虚.

    最好的情况是: 自己也能享受一点做事情的过程的.

    那不享受怎么办呢? 不要学别人.

    别人能享受写作, 如果自己不享受, 可以去尝试拍短视频.

    我们要理解到每个人是不同的, 要找自己的节奏.

    人出生有高矮胖瘦, 有的人天生有绝对音感, 要理解到这个事实, 并且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 和做事的方式.

除去这些, 还有”偶像的成就”, “鸡汤”. 这些其实属于短时的”正反馈”, 也是有用的.

把文章写爆款的技巧与做其他事也通用

答案比问题短: 从用户角度出发.

假设自己是用户, 看到标题和简介, 会不会点进来. 进来以后能不能看懂, 觉不觉得文章牛逼, 值得不值得点赞, 收藏, 关注.

然后一步步打磨. 从易读, 深度, 收藏动机, 关注作者动机等等.

而这个在其他领域都是通用的.

要注意的是: 按这个思路做好这个事需要花的时间, 可能比你估计的多很多.

解决方案有2个: 给任务估更多的时间, 调整心态, 理解成功的收益. (当然收益低也可以放弃或者降低完成质量)

文章发布时间

张鑫旭的文章里的观点: 工作日上班路上/午饭/晚饭

我有一个文章阅读量比较大, 所以有了稳定的曲线. 结论是: 工作日远高于休息日. 并且周一最高, 周日最低. 每周都如此.

但是如果是技术文章, 有长期意义的, 这个就不那么重要了.

(最后提一下: 本文内容其实和张鑫旭文章内容差别挺大的, 有的意见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