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有意思的笛卡尔
偶然的机会买了本<谈谈方法>, 本以为是聊方法的, 原来这名字是个简写, 是聊他怎么思考他的哲学的.
这篇文章是笛卡尔给自己一本书写的序, 但偶然地, 似乎成为了他的自传, 因为聊了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过程.
我非常赞赏笛卡尔的思考的态度.
他的态度是把知识落地到现实, 才认可这个知识.
在我看来这是由自由产生的”主人意识”. (而不是我们常有的”奴隶意识”, 即学习思考的目的是应付考试或者社交货币)
这样希望落地的知识, 才是真正的学习和思考. 因为真正的学习的目的是”发现真相”, 而不是一些衍生的副产品.
所以他对于现有知识的态度是怀疑.
但他自己明确的说, 他的目的绝对不是怀疑, 是找到真实的知识. 用他的话说是拨开沙子, 找到坚固的磐石.
笛卡尔通过游历来接触现实, 以此来悟道.
悟道途中遇到很多人, 观点. 他都以尊重的方式来看待.
他说甚至觉得有些人的理性超过自己.
但他仍不同意其他人的观点.
这里就很有意思, 因为我也很赞赏笛卡尔的思维方式, 认为他强于我太多, 但我也不能认可他的想法.
这就很像道可道非常道了.
他发现, 多个人一起做的事, 总会没一个人做的事清楚, 漂亮.
于是想从零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观. 立了三条规则.
在建造新世界观的时候, 也一定要有规则暂时使用. 于是也立了三条规则.
这六条规则中, 有2条我能感到很大程度的同感. (也可能和我现在的观点一致)
一条是获得到任何知识, 不要盲信, 要尝试落地才能确认.
按现在的观点看来, 任何知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有效. “一定范围”和”有效”都是重点, 都很有意义.
另一条是, 除了自己的思想, 没有其他的任何事情可以由自己做主.
这也就是自我和环境的课题分离, 我也相当同感.
事情不顺利, 没必要责怪他人, 其实他人正如风如雨.
生病了, 不顺了, 也如自然一样, 我们要做的, 能做的, 就是决定自己怎么做, 或者接受.
他的功课思路是与数学一样, 找到一个”毋庸置疑的事情”, 然后以严格的逻辑推导出其他理论. (数学就是由公里推出其他定理)
并且他发现很多科学的根基根本不牢固.
于是他找到了一个很牢固的基础: 我思故我在.
这本身是很有道理的, 但在此基础上很难推出任何什么理论呀.
于是他用”完满/不完满”的假设, 反推出了灵魂和神.
这里就和我的想法不匹配了. 和神相比, 我认为王阳明的唯心论更合理.
我认为各个学科的基础确实不牢固, 因为他们的基础其实都是假设, 然后再调整这个假设罢了.
虽然笛卡尔用一些例子证明了想象并不代表不存在, 并且想象是理性的证明, 这个我也同意.
但可能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我还是不能理解神, 包括一些厉害的人最后也认为站神了.
简单总结, 可能人有了自己的观念确实只能接受和自己想通的看法了.
我被强化这几个点, 我认为可以经常提醒自己:
- 理论/技术一定要落地实践, 不要经常空谈.
- 不要无条件接受听到的信息的全部.
- 要深刻理解, 除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其他事情都是环境, 都不可以被改变的.
(本文完)
如果你可以 点击这个链接打赏我5毛,对我的鼓励比500块还多很多
本文遵循 cc协议
你可以在注明出处和非商用的前提下任意复制及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