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一个很想买却觉得太贵的东西的时候, 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我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被欲望所折磨, 十一里去苏州西山玩了几天, 环岛摩托都是沪a宝马杜卡迪的公升车, 我心态彻底崩了, 那么在上海开车要增加车辆选择权的话必不可少的是牌照, 于是思考了一些问题.

前记

已经近3个月没写博客, 因为换了新工作, 疲于业务(因为没有需求的公司不会招人的), 感觉自己在卖时间换钱, 也是在江湖漂水平又差不得已, 忙得没时间学习就导致脑子一包草.

其实也不是没有收获, 包括之前的rn, 现在的小程序, 但是没有时间去整理(其实是没有值得整理的有价值的东西).

忙+没精力+技术档次比较低, 这个作为博客那么久不更的原因, 也算作提醒自己很久没有进步了.

下面进入正题, 思考价格问题是因为购买摩托沪c拍照的欲望快速上升, 我也许很久没有这么想买一个东西了, 那么接下来开始谈谈我对物价的看法.

故事背景

本文的定位是, 关于物价的简单思考. 之前因为是个孩子, 赚得少用得少, 眼界短, 对经济毫无认识, 所以现在的看法也是毫无根据的思考, 之后应该会对这方面的东西进行一定的学习.

任何思考都需要带着问题来找答案, 所以摩托拍照作为例子来分析了, 我的目标牌照是摩托黄牌沪c, 简单说一下价格, 15年初2万, 15年末4万, 16年末6万, 17年末10万, 18年中7万.

于是我关注了每天牌照买卖信息, 最近两天每天跌一千, 交易量变大, 所以开始思考这代表了什么.

交易量代表什么

基础的问题是: 价格下跌, 交易量增大, 我是否应该买入?

其实之前对交易量一直没有概念, 这是一个仔细思考交易量意义的时机.

先来讨论下什么情况会产生交易: 那牌照打比方, 卖家认为6.5价格愿意出手, 买家认为6.5可以入手, 那么这笔交易就达成了. 所以根本上来说, 是买卖双方意见产生分歧而导致了交易行为. 所以交易量大, 代表了买卖双方分歧大. 那么作为买方, 应该去猜测卖方买空的原因, 再进行合理的买入.

所以我没有得出是否应该买入的结论, 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交易产生的原因进行一些推测.

意愿模型

之前得出交易行为是双方意见的分歧, 其实这个偏向于炒作价格, 在牌照交易中, 还存在真实需求的问题. 综合一下, 我把交易产生的原因总结为:双方意愿的和达到某个程度就产生了交易.

那一定会产生一个情况: 某个东西买卖双方都认为价格过低了会产生什么情况? 卖方当然不愿意卖了, 所以价格会上升, 来平衡双方的意愿. 反之亦然.

虽然说反之亦然, 其实价格下跌倒是值得研究的情况, 价格下跌可以说是清除泡沫的过程, 一件物品的价值可以分成”实际作用”和”价格预期”两个部分, 拿牌照做比, 现在牌照6.5万, 实际作用是可以计算的: 外地牌照只是比沪牌多了2个问题: 1. 每年验车的路程和时间(其实就是拿出一天做个摩旅). 2. 如果被抓有可能会遣送会原地, 也就浪费一天时间和千把块钱. 这点钱乘以概率绝对不足5千. 所以如果摩托牌照泡沫破除也就是五千的价格了.

意愿不等同于价值

但很明显, 虽然算出了验车或出了事故的成本并不高, 但还有一个问题是担心受怕和经济问题. 如果我经济很宽裕, 我愿意30万买个沪a的. 所以价值不等同于意愿, 这也是现在房价是天价的原因.

现在问题走到了: 价格是买卖意愿产生的, 我只要保证买方的意愿足够, 就能保证价格不会下跌得太多.

于是在各个平台看到很多谩骂牌照价格的人, 还有一些人放假消息, 说牌照即将开放. 这些人看来是在做空, 其实正是他们提高了牌照的价格, 他们把自己的意愿表现出来, 别的人自然感受到牌照只要降低价格总有人要, 买入的意愿就增强, 价格就提高了.

市场

意愿高低决定价格, 本质就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这里的供求就是指有意愿买/卖的人的数量. 所以总结一下市场的特点, 利用市场的规律, 我们就可以做到: 买更值得的东西, 获得更高的利润. 指出两点:

  • 市场是公平的, 因为没有强迫手段, 市场是双方意愿达成的, 交易双方都是自愿的.

  • 实际价值不等同意愿, 这就是广告, 推销存在的意义, 改变人的意愿, 就能改变物品的市场价格(注意并没有改变物品的价值). 广告和推销的目的是提高意愿, 注意这和成本无关, 也就是成本10元的东西, 只要没人愿意买, 他就可能1元, 2元被卖出去.

    只要意愿足够, 价格也会提高, 比如演唱会票价是有国家调控(限制票价)的, 但买演唱会票本身是市场行为, 所以产生了黄牛, 所以黄牛是市场的一个环节.

既然市场是由意愿组成的, 那么意愿除了被广告洗脑, 是否也有实在的硬的原因呢? 我猜想意愿的理性成分是由一些东西组成的:

  • 实际需求: 实际需求指的是衣食住行的真正被需要的东西. 比如粮食少了, 价格就一定会抬高, 而不需要任何广告. (摩托牌照其实是有实际需求部分的, 摩托很明显是出行最舒服的方式了).
  • 精神需求: 这部分需求也是很实际的, 只是非物质. 但指的是真是的精神需求, 而不是冲动. 拿牌照举例, 真是的精神需求是, 害怕被警察抓, 而不是觉得有牌照很帅.
  • 购买力与剩余资本: 有购买力是基本的, 所以价格也与购买力直接相关, 拿<<我不是药神>>举例, 就算设计声明, 购买力不足依旧不能产生交易. 从另一面来说, 购买力如果剩余, 交易价格也会上升, 因为交易对象会产生资本性质, 举例是房价, 因为房子保值(是没房的人的刚需, 又是大价值物件). 之前我得过结论, 通货膨胀平均是每年10%, 也就是剩余的钱10万明年就变成9万, 这也是一些可以保值的东西上涨飞快的原因, 社会的剩余资本会集中到这些”可以成为资本”的物品上, 换句话说, 以这个性质而产生的意愿的前提是当前社会有大量剩余资本.

如何用1000买到iphoneXs

作为结论环节, 先来说自己得到的结论: 首先买东西分为两种: 消耗品和非消耗品. 我的结论的前提是非消耗品.

购物的价格分为几个部分:

  • 实际部分: 缺少了这个东西会对生活造成影响. 在满足社会生产大于需求的情况下, 物品一定高于这个售价. 这个部分与马洛斯需求理论层次同步, 在越高的需求层次, 需求的东西也越多. (根据我之前的分析, 几乎每个人都几乎都在最高层)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医药费那么贵大家也愿意付.
  • 精神需求部分: 因为炫耀/怕麻烦/冲动等产生的购物需求. 这是我认为钱足够才去买的部分, 比如摩托车, 化妆品, iphone手机等, 这些明显会快速贬值, 并且只在购买的短时间内有快感.
  • 剩余资本部分: 因为社会剩余资本过多, 如果不购买就会被贬值, 但这部分价格会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变化.

所以什么值得买? 第一, 必需品. 第二, 保值品. 第三, 占收入比例很少的东西随便买, 因为存款会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