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直记得人才是最重要的
小哈暂离2天期间, 偶尔有念头以后他也结婚了, 一段时间才见面几小时, 是什么感受.
当然一定要说个前提, 每个人性格不同, 我只是记录我的感受. (并且有朋友和我截然不同的)
小哈暂离的2天
其实和小哈天天在一起都10个月了, 他暂离的2天竟然感觉那么想他, 但是只要想到”反正快回来了“, 就没什么很难受了.
然后有个念头出现了: 那肯定是会有分开, 并且很难见面, 小哈有自己生活的时间吧.
当然我很开心和老婆一起, 但很明显的是, 肯定会留下一个人呀.
这么一想, 以前听说的一些故事.
比如妈妈说我上大学了他很难受, 但我当时完全不知道.
比如亲戚家老人爱买菜做菜给孩子送, 并且孩子出国了在敬老院作出一些我不想提的行为.
之类之类的, 现在的感受, 比当时听到的感受, 要沉重许多. 因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其实不止小哈
刚才说了, 想到自己和老婆也要先走一个.
然后小哈暂离的2天也和妈妈短暂的好久不见的玩了一下, 才注意到妈妈多了好多白头发.
其实也知道爸爸的身体非常差.
再其实, 我觉得我不能接受失去任何一个亲人, 但一定会全部失去的.
很难掌握的平衡
想到家里人重要, 一开始只会想到要掌握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这个平衡的一端与家人的日子, 另一端是钱和社会地位. (也就是存款和收入能力, 并且这个工作是包含自由职业的, 只要想赚钱就要投入精力, 而投入精力的时候身体在一起, 其实也是与家里人分开的)
需要平衡的点是, 钱与工作的问题, 也会让家里人过得不好, 或者是家里人嫌弃自己.
另外一个平衡的点, 我最近感触很深, 就是自己在意的各个人之间的平衡.
之前老婆生病比较严重, 精力主要在这上面, 然后有空闲后, 儿子会占据我剩下的时间. (有一部分自己娱乐时间, 暂不讨论)
(儿子现在是无限盯着我, 并且大多数时间不要其他人. 偶尔还会出现我各种忙, 我妈妈无聊得单独出门遛弯.)
所以偶尔有和妈妈一起的时间, 发现妈妈老了很多, 明明天天住一起呀.
所以自己的亲人间的平衡, 也是很难掌握. 或者说一些情况下无法掌握的.
为什么掌握平衡这么难, 有时候想是不是自己太贪心了, 应该舍弃一些.
但不行, 我就是都想要, 怎么办. (我好像不太爱工作, 对工作要求非常低了)
失去才知道珍惜
但很明显的是, 一旦儿子回来, 我大多数时间都是嫌他烦. 哦不, 是几乎所有时间.
同样的情况, 也出在所有上文提到的人身上, 只是”烦”替换成别的情绪.
简单的思考后, 我认为是”意志力消耗完“导致的讨厌, 与”当事人不在产生的完美假设“导致的喜欢.
因为所想的对象不在, 他没有实际在我面前, 他的行为都是我脑补的, 所以他就变完美了. 就像是戴着口罩的人看起来更漂亮. (也可能是这些人对我的好多余对我的不好, 所以随机取样几乎都是好的)
而当当事人在的时候, 也一定会产生很多消耗体力与意志力的事.
比如要讨论吃什么, 要洗碗, 出去玩会累, 家里乱要整理, 等等等等众多case.
都会让人失去意志力, 并归咎他人.
而最后让人”讨厌眼前人, 喜欢失去了的人”. 因为失去了的人带完美假设, 与基因里带着的”失去情结”.
选择爱人, 但仍害怕孤独
不知在哪看到, 也不知道是不是罗素的观点.
如果是你的朋友都没你以为的对你那么好, 或者是你讨厌的, 你是愿意孤独还是接受他们. (我表达的不好, 但懒得找出处)
我选择爱, 毫不犹豫的.
那么我能做的, 就是在大家缘在的时候, 多爱, 多包容.
但即使这么做, 也不能逃过最后的孤独.
另外, 为什么自己很狭隘
最后思考, 为什么自己对待最亲近的人, 与好朋友, 与陌生人, 与敌人. 这四个阶段的人, 是有区分的呢.
关于好朋友和家人, 我认为是囚徒困境, 我把好朋友当最亲的, 但好朋友不会这么对你呀, 而且也会因此觉得我有问题.
当然这个解释本来就很狭义.
我暂时还是认为自己还不够想开. 其实亲人, 好朋友, 陌生人, 和敌人, 都是一样的人把.
(本文完)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 你可以请我喝一杯咖啡
本文遵循cc协议
你可以在注明出处和非商用的前提下任意复制及演绎